• <small id="kgggy"></small>
  • <code id="kgggy"></code>

    海南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活色貝香 > 貝走天下 > 海南
    貝走天下萌貝驛站貝藝薈萃螺貝吃貨貝模貝樣
    介紹

    在??隈雎犕昀顣L的雄心壯志敘事,參觀完海南技師學院的貝雕“夢工廠”,貝殼紅一行人馬不停蹄地來到了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的三亞。

    三亞位于海南島的最南端,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游城市,也是中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2016年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顯示,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在這樣人杰地靈的海濱城市中,又有什么樣的“貝景”等著我們呢?讓我們跟著海螺姑娘的腳步,揭開三亞貝殼文化的面紗。

    三亞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分兩期投入,按國家3A級景區標準建設。

    目前對外開放的是一期工程,即螺貝科技館。

    在園區內,手持海螺的少女雕塑出鏡率非常高。

    螺貝科技館入口處的海螺姑娘

    這次的參觀,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并為我們進行講解。

    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齊主任(右)、張先生(左)和翁戎先生(中)在景區入口合影留念。

    螺貝科技館的入口,擺放著抹香鯨的實體標本。這是一頭在三亞發現的抹香鯨,經過多方救治,最終還是告別了這世界。它的外皮,在科研人員的幫助下被制成了標本。在它身上,殘破的兩個窟窿就是之前受傷留下的。


    另一邊的骨骼標本,也是同一頭抹香鯨身上的。上面的紅色牌子寫著抹香鯨的相關介紹,由它們產出的龍涎香是一種名貴的香料原料和中藥。

    這頭死亡的抹香鯨還是一只幼鯨,成年抹香鯨最大18~20米,體重超過50噸!別看抹香鯨個頭巨大,但它卻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和《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的物種。 

    海洋文化館 

    螺貝化石區里整齊地擺放著鸚鵡螺和菊石化石,每一組化石都有對應的標簽,不用擔心會把鸚鵡螺化石和菊石傻傻分不清了。

     

    螺貝與人類區,用情景再現的方式,生動有趣的展示了人類發展史以來與螺貝之間的關系:螺貝既是食物來源,也能作為裝飾品。

    人類利用螺貝,除了吃和裝飾,還有另一種用途:貨幣。早在夏商時代,人們就用貝殼制成貨幣來進行等價交換。創意園里的貝幣展示方法跟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樣,這里是將收集到的貝幣粘貼在有古代金屬貨幣造型的板面上展示的。在它們旁邊,富有重金屬氣息的墻上,雕刻著與“貝”字相關的簡體漢字。整個螺貝與人類區都在說明貝殼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螺貝與宗教區,向人們展示了螺貝與宗教之間的關系。給人印象最深的當屬佛教與法螺、硨磲之間的關系了,所以這里展示有唐卡和法螺、硨磲以及相關法器。制作法器最佳的是印度圣螺,殼體較為厚重,殼皮脫落后潔白煥發。然而在古代,得到印度圣螺實屬不易,所以人們就用白法螺或者大法螺替代。所以,坊間將它們都通稱為法螺了。

    在螺貝與宗教區往前走,一枚龍宮翁戎螺將我們吸引。這枚龍宮貝體型較大,品相也比較好,怪不得連貝殼紅翁戎先生都心生喜愛。

    再往前走就是活體水族館了。不得不隆重介紹,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是國內最專業的活體貝類馴養與繁育實驗科研機構、三亞市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并且已經取得了鸚鵡螺、庫氏硨磲、玳瑁、綠海龜、虎斑貝以及唐冠螺的馴養繁殖許可證。

    整個活體水族館面積比較大。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一些較小的海水缸,養殖著較小的魚類、貝類等。海水缸頂部有一些貝類生物的圖文介紹;對面則是一些貝殼的展示柜,里面展示著各種各樣的貝殼。

    在其中的一個海水缸內,生活著一只較大的黑星寶螺(也叫虎斑寶貝)。不過,這家伙貼在缸壁上不怎么活動,所以我們也只能窺見它的腹足和不可描述的“側顏”了。

    拐角處是一個小海水缸,里面曾經住著一只鸚鵡螺。因為鸚鵡螺所生活的區域為100米左右的深水區,白天靜臥海底,夜晚才出來活動,所以旁邊放了一個禁止拍照的牌子,就是怕游客在拍照時誤開閃光燈。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只鸚鵡螺已經死亡。

    下一個區域,有一個較大的方形海水缸,里面養著幾只活潑好動的玳瑁。另外幾個小的圓形海水缸,里面養的是多姿多彩的熱帶海水魚。這幾個海水缸圍繞著的,是一個圓柱形的較大型海水缸,里面除了熱帶海水魚,還生活著一只碩大的骨螺。

    離開活體水族館,海螺姑娘再次出鏡!背后是躍出海面的幾只座頭鯨,鄰居是一只大龍蝦的模型,和一對亂入的火烈鳥……

    飾品展示長廊(展出的都是飾品,就姑且這么稱呼吧)里展示了“海洋玉髓”——珊瑚玉飾品和一些珍珠飾品。

    這里還有一部分貝類殼體展示或者圖文介紹和關于珍珠的介紹說明。

    提到珍珠,對于世界最大珍珠和亞洲最大珍珠的介紹是不可避免的。這里還有同等比例的模型展示。

    拐個彎,又是一條長廊!不同的是,這里展示的是一些簡單的貝殼畫和常見的貝殼。

    長廊的盡頭,是蛤蜊觀音與祈福玳?!,F代人出行,有一個毛病,就是走到哪兒就尋個地方投幣祈福。你看那雷峰塔地宮遺址,明明是文物保護單位,禁止投幣的標語醒目可見,結果仍舊被扔成錢山;霍去病明明只活了二十幾年,而且最后因病去世,可就因為名字吉利,雕像的石碑被游客摸得油光蹭亮……所以園方整這么一個地方,既可以宣傳到相應的宗教文化或者常識(比如正常情況下,玳瑁確實可以活很久),又滿足了人們祈福的心理需求,一舉兩得,免得游客找個不好打理的地方投幣,那就頭疼了。

    海洋文化館的展示區域到此就結束了。在這里有個有趣的樓梯,指引游客走向二樓的螺貝科技館。

     

    螺貝科技館 

    二樓的螺貝科技館很大一部分面積都是用來介紹珍珠的。展柜里有精美的珍珠飾品,還有關于珍珠產地、分類、挑選和保養等等的相關圖文介紹,對于不太了解珍珠的人來說,還是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的。

    螺貝研究實驗室,有關于館內貝類研究中心和貝類工藝的圖文介紹,中間的展柜內展示的是常見的珠母貝,幾乎每種珠母貝前面都有其相應生產的珍珠,只不過是拿其他的貝殼當容器盛著。

    旁邊是一個大木柜,上面擺滿了貝類活體標本。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殼體雖然褪色嚴重,但卻將它們的肉身很好的保存了下來。

    據張先生給我們介紹,這里面泡著的鸚鵡螺和法螺標本都是之前館里養殖的,不幸死亡后被科研人員以這種方式保存下來,希望能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幫助。能養殖鸚鵡螺和法螺的場館本身就不多見,令人佩服的是,館內養殖的法螺,還在館內進行繁殖并且成功了。在人工養殖狀態下繁殖成功的法螺,在世上只有兩例,另一個是在印度。

    救助基地,“持證上崗”。

    除了證書和救治流程,這里還有以往救治活動的照片,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宣傳資料。

    螺貝科技館的出口布置有投影儀和幕布,可以舉辦一些活動,比如投放相關視頻進行科普教育等。不過,在這個地方布置投影儀有點尷尬,因為前面就是前往海寶城的出口了,看視頻的人多了,勢必會影響到其他游客出去。

    海寶城 

    從二樓出口走樓梯下來,就到了一樓的海寶城,名副其實,這里就是售賣貝殼工藝品或其他相關商品的地方。

    考慮到游客在長時間參觀與選購后較為勞累,園方在海寶城里布置有座椅供游客休息,為園方的貼心考慮手動點贊!

    本次對于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的參觀就在園方的熱情接待中結束了。園方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錯,比如將圖文資料和活體、標本結合展示,工藝品與貝殼結合展示等,讓游客對貝殼有更簡單直接地了解。

    還有一些地方的展示,比如噴繪資料、模型等等,生動有趣,使游客不會在參觀的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不過,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其一,是展示的貝殼標本沒有相應的標簽著名中文、拉丁文學名等,單是由講解員講解的話,游客一次性記不住,而且,這么多貝殼,講解員也不可能全部講完,沒有更好地起到相應的科普作用。

    其二,螺貝科技館關于珍珠的介紹相對較多,現在獲取的珍珠絕大多數是經科學手段人工養殖珍珠貝獲得,這里面的科技含量以及科學家們為此付出的種種努力不可否認,但是關于其他有關貝殼的科技方面的介紹以及野生動物防護救治方面的介紹都太少了。

    如果能很好地對不足之處做出相應改善,相信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一定能夠在眾多的科普教育基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這次的參觀中,貝殼紅還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從螺貝科技館的活體貝類生存艱難的情況,直接映射出這方面的人才越來越少……畢竟人工養殖活體,并不是“一勞永逸”,初次調配好海水之后,經過生物一段時間的活動,酸堿度、硬度以及一些化學指標(例如氨氮含量等)都會產生變化,如果不能即時處理,慢慢地生活在里面的生物就會產生不適甚至死亡。

    我們不止一次地感慨國內從事于貝類科學研究的人,越來越少。在這物欲橫流的年代,埋頭研究這種“不賺錢”的事情,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已經沒有什么吸引力。然而,在貝類生物身上,卻還有很多謎團等著我們去解開……

    貝殼紅,在打造貝殼全產業鏈資訊平臺的道路上不會止步。

    詢價
    • 產品名稱 *
    • 聯系人 *
    • 電話 *
    • 郵箱 *
    內容 *
    上一個:??谥小D霞紟煂W院下一個:暫無
    相關欄目
    • 貝走天下

      三亞西島之行——探尋美麗西島,穿越貝殼文化長廊

      西島又名玳瑁島,西瑁島,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內,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居民4千多人,世代打漁為生,是海南省沿海僅次于大洲島的第二大島嶼。島上的地勢南高北低,山地占了整個島嶼面積的60%。島上有一個貝殼雕塑的長廊,如鸚鵡螺、唐冠螺、硨磲等。

      查看更多
      01

      貝走天下

      三亞西島之行——探尋美麗西島,穿越貝殼文化長廊

      西島又名玳瑁島,西瑁島,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內,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居民4千多人,世代打漁為生,是海南省沿海僅次于大洲島的第二大島嶼。島上的地勢南高北低,山地占了整個島嶼面積的60%。島上有一個貝殼雕塑的長廊,如鸚鵡螺、唐冠螺、硨磲等。

      查看更多
    • 貝走天下

      ??谥小D霞紟煂W院

      海南省技師學院的前身是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2011年,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設了現代手工工藝系,培養椰雕、貝雕畫等工藝方面的實用人才,發展海南的椰雕、貝雕畫工藝美術,以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對高端旅游工藝美術產品的需求。

      查看更多
      02

      貝走天下

      ??谥小D霞紟煂W院

      海南省技師學院的前身是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2011年,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設了現代手工工藝系,培養椰雕、貝雕畫等工藝方面的實用人才,發展海南的椰雕、貝雕畫工藝美術,以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對高端旅游工藝美術產品的需求。

      查看更多
    • 貝殼這些讓人驚艷的文化歷史

      原來馬爾代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 當地人采集貝殼, 堆積如山, 待貝殼里面的肉腐爛后, 將貝殼洗凈, 然后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

      ______
      UPDATE:2022.06.24MORE >
    • 貝雕藝術欣賞

      貝雕就是選用這些有色貝殼, 巧用其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 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

      ______
      UPDATE:2022.05.09MORE >
    EFR/DXSWrIWrLQNac1FA0GupE8TQYNE6Nbckm7YtaAbszx80xRMDVtoqsZ3Parzw1qeVcjBawSDmUtEBhXyjUiPoq3fNoLesl6iz8W7pvAg3TmV1fhjKaNNItHCeBHfX2KHhOryP+LO/8FrI5dJecA== 55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