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id="kgggy"></small>
  • <code id="kgggy"></code>

    行業新聞

    您當前位置:首頁 > 螺里貝說新聞頻道 > 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熱點新聞
    貝殼這些讓人驚艷的文化歷史
    時間:2022-06-24點擊數:載入中...

    貝殼貨幣

    在人類早期的經濟活動中, 一種名為貨貝的貝殼, 以其堅固耐磨、光潔美麗、易于攜帶和具有自然單位的特點, 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 這即是最原始的貨幣。在貨幣史上, 用貝殼當貨幣流通時間也較長, 使用更廣,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用貝殼充當貨幣的歷史。600年前,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 船隊到達印度洋的島國馬爾代夫, 當時叫溜山國。據隨行的鞏珍在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 當地的商業貿易以銀幣交易, 但是有意思的是, 這里卻供應外國通行的貨幣——貝殼。原來馬爾代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 當地人采集貝殼, 堆積如山, 待貝殼里面的肉腐爛后, 將貝殼洗凈, 然后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據考證, 明代在云南部分地區也通行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 是否由暹羅輾轉而來, 尚不得而知。

    精美藏品

    貝殼文化
    進入到近代, 從民國開始, 貝殼的藝術就不乏大師級創造。經過匠人雕琢, 在其自身獨有的藝術性上, 更能發揮出驚人之美。貝殼藝術在其經濟價值以及收藏性上, 并不亞于玉石、琥珀等藝術品。

    藝術啟蒙
    進入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貝殼的藝術比較典型的就是洛可可風格, 無論是繪畫、建筑、雕塑、工藝品, 甚至是服裝, 都能看出從貝殼紋理以及形態上的啟迪。貝殼對于近現代影響, 是從文藝復興時期洛可可風格建筑可以體現, 現在我們身邊所有的法式、西班牙, 以及新古典建筑的藝術性上, 都能從貝殼中找到身影。

    工藝應用
    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 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持續100多年的蘇美爾文化復興時期。當時的古人運用貝殼、閃綠巖、粉紅色石灰石等來裝飾旗幟、武器、盔甲、建筑、家具等。其藝術直至影響后世的整個地中海以及歐洲。


    • 貝殼這些讓人驚艷的文化歷史

      原來馬爾代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 當地人采集貝殼, 堆積如山, 待貝殼里面的肉腐爛后, 將貝殼洗凈, 然后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

      ______
      UPDATE:2022.06.24MORE >
    • 貝雕藝術欣賞

      貝雕就是選用這些有色貝殼, 巧用其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 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

      ______
      UPDATE:2022.05.09MORE >
    BUUjFK7jZi7LA0JhimTtRWupE8TQYNE6pN9aoDdTflp3kFISoEtmRJw5Qv3yTCcTIcu4kazC/MyynUnRZCHTZQR+xPIEA5hZ8DDBvmTYOBhv8v0/LIp6CCb/+vqD6VU9zVl3falHHc7VL8lornX36FfNA5Y/ft1p 55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