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貝殼展覽館,在深圳有貝殼紅文化藝術館!在青島有貝殼博物館!在大連都有大連貝殼博物館,但是你知道有一個八十歲高齡的老爺爺也有自己的“貝殼展覽館嗎”?
在莆田南日島上,有個私人“海洋世界”貝類展覽館,這里有琳瑯滿目的貝殼工藝品。展覽館藏身于一處民房內,房子里住著一位80歲高齡的老人,名叫張寶珍,他用了15年時間,走遍海島各個角落,有的地方甚至去過幾百次,收集了上萬枚海貝,還親手制成主題作品,分類陳列,對外開放。
張保珍爺爺和他的藏品
海島情懷
在南日島,位于南日鎮政府附近的張寶珍家里見到了這位老人。他有著海島人標志性的“黑色”皮膚,說起心愛的貝殼和多彩的收藏生涯,他如數家珍,開始健談起來。
張寶珍出生在南日鎮巖下村,10多歲時成了孤兒,在姑姑的撫養下長大成人,1958年入伍當兵,在部隊里做過宣傳干事,對中共黨史有所了解。后轉業,從南日鎮工商局退休。
自從賦閑在家,張寶珍就一直想找件有意義的事做,生活才不會空虛。他經常只身一人到海邊閑逛,那時的海灘上,散落著許多貝殼,容易劃破赤腳的漁民,由此,他萌生了一個念頭,義務清理這些“海洋垃圾”。
每天早上四點,天還沒亮,張寶珍就從家里出發,朝著預先想好的某一個海邊角落走去。同一個地方要半個月或個把月后再次光顧,這是他的“尋寶”策略,除了南日島,還到附近的小島尋找貝殼。
在南日島,位于南日鎮政府附近的張寶珍家里見到了這位老人。他有著海島人標志性的黑色皮膚,說起心愛的貝殼和多彩的收藏生涯,他如數家珍,開始健談起來。
張寶珍出生在南日鎮巖下村,10多歲時成了孤兒,在姑姑的撫養下長大承認,1958年入伍當兵,在部隊里做過宣傳干事,對中共黨史有所了解。后轉業,從南日鎮工商局退休。
自從賦閑在家,張寶珍就一直想找件有意義的事做,生活才不會空虛。他經常只身一人到海邊閑逛,那時的海灘上,散落著許多貝殼,容易劃傷赤腳漁民,由此,他萌生了一個念頭,義務清理這些"海洋垃圾"。
每天早上四點,天還沒亮,張寶珍就從家里出發,朝著預先想好的某一個海邊角落走去。同一個地方要半個月或者個把月后再光顧一次,這是他的“尋寶”策略,除了南日島,還到附近的小島尋找貝殼。
撿著撿著,張寶珍發現,其實“海洋垃圾”挺好看的,只放錯了地方而已,他不舍得丟棄,統統存放在家里一次偶爾的機會,他從電視上看到有人吧海螺做成煙斗,當做工藝品收藏起來。于是,他買來所需要的工具,開始了創作之旅。
變廢為寶
撿著撿著,張寶珍發現,其實“海洋垃圾”挺好看的,只是放錯了地方而已,他不舍得丟棄,統統存放在家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電視上看到有人把海螺做成煙斗,當作工藝品收藏起來。于是,他買來所需的工具,開始了創作之旅。
張寶珍還挑出了上百個大貝殼,做成主題類工藝品,大的一個長40厘米、寬30厘米。剛開始,他請專業人士雕刻,先把字謄寫好,再用專業刀具,一筆一筆刻上去,看過幾次之后,他就自己動手雕刻。主題內容大都是中共黨史上的重大事件,建黨、建軍、建國等等。
在這些工藝品中,有的是鳥兒,取名“平安鳥”“和諧鳥”,純粹用于觀賞;有的是燈柱,既能觀賞又能照明。在這之前,張寶珍從未見過類似的創意,毫無可供參考的案例和經驗,只能靠自己“憑空想象”。如果快的話,他每天可制作兩三只“海貝鳥”。
在靠近屋頂的墻上,還掛滿了各種牌匾,用小貝殼制成時代性標語,諸如“兩個一百年”“建成小康美麗中國”,而且字體多樣,有行書、楷書、篆書?!安欢裁唇凶煮w,都是網絡上找的,覺得漂亮的就采用,對照模仿,一筆一劃拼接而成?!睆垖氄湔f,這些牌匾中間,有一副手寫的毛筆字牌匾,名為“共鑄中國夢”,是一位書法愛好者托朋友送來的,可是,他們倆至今未曾見過面。
?私人展館
現在,“海洋垃圾”越來越少,但張寶珍沒有閑下來,依舊迎著日出,搜尋他的“寶貝”,不過,更多的還是來自別人的贈予或相互交換。
平日里,張寶珍把工藝品送給周遭的鄰里鄉親,漸漸地,“張寶珍會做貝殼工藝品”的消息不脛而走。一些人慕名而來,把撿到的貝殼送給張寶珍。有的時候,為了別人手中的好東西,張寶珍不惜讓對方隨意挑選自己的藏品,甚至倒貼現金,也要交換過來。
曾經,有個收藏圈的朋友,想在莆田湄洲島上開個海洋文化主題展覽館,向張寶珍提出要以20萬元的總價,收購他的全部收藏品,但他一口回絕了。受此啟發,張寶珍開起了私人展覽館,免費供人參觀。
張寶珍家的房子有三層樓,如果出租,一個月有3000多元的租金收入?!拔叶歼@么老了,錢再多也沒什么用,重要是有個精神寄托,這是金錢買不來的?!彼χf。
地處海島,加上南日島旅游資源幾乎沒怎么開發,游客稀少,對于張寶珍的私人展覽館,外界知之甚少,有人戲稱為“被遺忘的展覽館”。張國真是張寶珍的二兒子,很支持老父親的工藝行為和公益精神,經常把海貝工藝品拍成照片,放到個人微信上,廣而告之,希望讓更多人知道。
原來馬爾代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 當地人采集貝殼, 堆積如山, 待貝殼里面的肉腐爛后, 將貝殼洗凈, 然后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